虽然距离佘山森林公园只有10公里的路程,来上海这么久还没有去过,决定今天前往。
早饭后出发去佘山,骑上自行车10公里的路程用了30分钟。看大门气势,西佘山是必去之地,应为首选。爬完西佘山,再爬东佘山。
西佘山
刚把自行车停好,听见喇叭里传来,入院扫码身份证什么的,具体也没听清。因为没有带身份证,开始担心今天佘山行可能要泡汤了。硬着头皮走过去,才听清喇叭里说,入园无需扫码不用刷身份证。来到入园闸门前发现所有闸门闪着绿灯,用手轻轻一推就开了。
上楼梯,没错这就是爬山。西佘山北大门进入,映入眼帘的便是这一阶一阶的楼梯,楼梯上去是古塔。古塔旁有休息区和小商店,买瓶水开始游佘山。



-853x1280.jpg)


海拔100.8米的西佘山,登顶确实容易。茂密的树林,32度的天气也不觉得热。
围墙内是天文馆,佘山天文馆门口是星座广场。天文馆对外开放,付费入园。不知何原因,我竟然没有进去的欲望。
走到到山顶教堂,在这里停留了一会儿。山顶教堂内教徒们唱着圣歌,那声音很自然,让人感到轻松舒适。
来往的游客被这教堂的建筑吸引,但此时教堂内有传教活动,入门处拉了红绳禁止游客进入。






因为从北大门进入西佘山,先到山顶教堂,往下走经过曲折的苦路,到达山腰处的天主教堂和三圣亭。
天主教堂门口挂着入口的牌子,进入看看,在天主教堂内见到了曾经在电视里看到的忏悔室。
三圣亭停留的人很多,大多跪拜,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,但那一刻能看得出他们是虔诚的。也许三圣的故事只有天主教或基督教才知道。



往“进教之佑”出入口走,快到出口处看到地震科普馆,免费入园便进来看看。
佘山地震科普馆,里面陈列了一些旧时的地震仪。墙上挂着世界三大地震带的地图。馆内有一个放映厅,循环播放着地震前中后的景象,人类要敬畏自然,也要克服自然。再往前有一个空间实物模拟了地震后的一片狼藉,空间虽小但也能凸显地震的造成的伤害。
如果我从“进教之佑”出入口上西佘山,会经先到主教堂再经过苦路然后到达山顶教堂,这是一条也是向上的路。
早上九点半到西佘山,出园时近十二点,吃过中午饭再去东佘山看看。往佘山天地休闲广场方向骑行,那里的路边饭店比较多而且实惠。
东佘山




东佘山海拔72.4米,快上快下。如果慢下来,这里很适合饭后漫步。虽然入园后有很长的台阶,但这里有很多亭子,坐下来吹吹风聊聊天也不错。
在东佘山并未停留太久,没有看尽东佘山的所有亭子。东佘山的山顶有一个森林防火瞭望塔,路过那里没注意是否允许游客上去。
路遇生物



当我拍照结束时转头遇到这只猫咪,它似乎是突然出现的,但它的状态说明它在这里很久了。我与它的距离不过2米,它表现的很淡定,但它后腿的状态像是做好了随时跑路的准备。
路边遇到遇到蝴蝶,这样的蝴蝶在城市里面几乎看不到。虽然不知道它是什么品种的蝶,但此刻让我驻足。吸引它的是路边的花,吸引我的是它那与众不同的颜色。
我一直认为中国很少信奉天主教的。
有点中西混搭的感觉
西佘山与东佘山的区别
好久没感受过这么惬意的午后时光了,你说有信仰的人是不是干啥都有力量很容易消化掉负面情绪呀?
不一定,只是多了一个出口
大城市郊区都有不少森林公园,我想起我在广州那时,年轻,也是很喜欢到处去的
羡慕你们有时间出去玩的。
偶尔出去玩玩
好漂亮的青凤蝶。
原来是青凤蝶,很稀有
神的教堂不让神的子民进?
可见,有什么在从中作梗……
来佘山游玩的人自然有不信奉神的,作为游客不去打扰是种礼貌。
不信神的也是神的子民呀 🙂
立牌上写的是内有传教活动游客进入,想必没有传教活动的时候游客是可以进去参观的
我唯一的了解就是佘山的富人别墅来着
在山顶看到山下的别墅,十分羡慕
峰哥好兴致
闲来无事多走走,去佘山这件事也拖了很久
佘山基本是每个上海人都会去一趟的地方吧。
佘山的照片让我想起两个时间点。
一是2009年在上海看东方卫视,当时有个中国人拍的东方卫视老外野外求生类节目,算是现在国内荒岛求生节目——如《出发吧爱情》 和《我们的法则》——的始祖。那一集有佘山,看老外一路乞讨挺有意思的。
另一个是2018年左右有个相识很久的博友回国,一个人去了佘山,写了一篇很荒凉的日记。
时间过去这么久了,这些竟然还历历在目。
在佘山乞讨听上去就很有意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