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对富人的印象是高消费或是只买贵的,所以我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富人,自由选择消费而不是像现在花大量时间比价并追求极致的性价比。但我并不知道富人的秘密只是道听途说,富人有着广泛的人脉与关系,有着一手商业信息或是内部消息。
我的爸爸经常说要有一份工作,等老了有政府养老金,因为他正享受着养老金带来的好处,所以他不允许我没有一份正式工作。仿佛国家兜底才是最好的选择。工人的孩子大多是工人,商人的孩子大多是商人,大概率作为工人或是商人的父母都获得了成功或满足。
《富爸爸财务只有之路》——[美]罗伯特·清崎 [美]莎伦·莱希特 著——萧明 译。清崎有两个爸爸,一位富爸爸,一位穷爸爸。所以他选择了富爸爸的建议拥有了企业,也受到穷爸爸的影响搞了教育。我想两位爸爸都为他的成功感到骄傲。
《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》让我认识到无论是工人还是商人都可以成为富人,我们甚至可以同时拥有多个角色。但最终清崎依然希望我们成为企业主或是投资人,甚至希望我们同时拥有企业主和投资人两种角色。
感谢这本书讲了无论是身处哪个现象都可以实现财务自由,让我对财务自由有了新的认识。E表示员工,雇员;S表示自由职业者;B表示企业主,老板;I表示投资人。而我正处在E象限,因为我的大部分收入来自E。
当然E可以实现财务自由,主要跟消费及投资有关。控制消费,认清何为资产,了解什么是良性负债,然后要行动起来。增加资产,让资产产生收益,相信E也可以实现财务自由。
但大部分E会成为S或B,改变角色来实现财务自由。书中的穷爸爸在失去教育局工作后尝试成为B,但最后以失败告终。而清崎辞去工作后,选择成为S保障生活,住进朋友的地下室,依旧尝试成为成功的B和I。当角色突然转变,内心是抗拒的,处理和思考事情容易带着之前的角色思维。幸运的是清崎有一个富爸爸在关键时刻提醒了他,使得清崎变得冷静并重新思考。所以清崎希望在去往成功的路上有一位导师,最好是已经到达过那里的人,去过的人才会告诉你什么是重要,什么是不重要。
成为——做——拥有。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就去做,然后才能拥有相应成果。成为是最难的,尤其内心深处的改变;做是行动,拥有是目标。
书中讲到了如何成为成功的B和I,一共7个步骤,非常值得参考。
- 考虑你自己的失业的时候到了
- 控制你的现金流
- 了解风险与冒险的区别
- 决定你想成为哪种类型的投资者
- 寻找导师
- 将失望转化为力量
- 信心的力量
看完这本书,我依然有辞去工作的恐惧。我们总说改变自己相对容易,但改变内心深处却很难。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,成功总被冠以幸运的名头。
现在面临着从校园跨入社会的阶段,我自己迫切需要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,我大概会先成为E才能考虑其他的。
大A和小a,如何不突破迈进B,永远也只能停留在A。
我猜編制的工作可能也會累,不一定好做~
在体制内或公司内上班,虽然收入可能相对稳定,但通常不会挣到大钱。这种工作方式有其优点和缺点,具体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、职业规划和生活需求,每种选择都有其利弊,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。
知足常乐,不是所有人都想着挣大钱
又来你这喝咖啡了!作为编制内的人,还是老老实实上班吧!一个月领取了三五千的工资。
不知道羡慕了多少人,向往编制啊
作为一个普通人,我看到的是财富能够给生活身边带来的帮助,但是一些真人改编励志电影故事告诉我们人生追求的不同,所以,人在适合的年龄还是要为自己活一场,这也是一种财富。
财富的定义不同
老一代都认为政府单位才有养老金,小时候我也这么认为。实际上开始做生意了会发现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,都有养老金,性质都是一样的。区别就是政府的社保会按实际工资给你交,而企业不这样,尤其小企业工资很高但人家给你交的社保是按最低标准交的,这就导致了退休后领的退休金数差别很大,企业的有的一个月三四千,但政府单位的上万的不少。玩企业后有很多玩法哈,去开个五险一金账户,然后就可以给员工交五险一金了,交多少尤其交得多数字你都可以自己定。比如刚大学毕业那会买的第一套房就是用的公积金,按照当时贷款政策自己就去调公积金缴存数,短期内就实现了全部用公积金贷款的目的。要是政府或者企业给他人上班是无法搞定这事的。
很多民营企业按照最低标准执行,企事业单位一般按照最高标准。
在真正实现财务自由之前,钱是要精打细算的
是啊,抠得要命
书里面说让资产产生现金流,这样积累的更快。